便捷通道: 注册 登录>>> 投稿发布>>> 在线搜索

           今日油价 | 降水分布 | 在线地图 | 卫星云图 | 台风预报 | TAG标签

当前位置:道安天气网 > 社会热点 > 一字褒贬出自哪里 书法不隐是怎么回事

一字褒贬出自哪里 书法不隐是怎么回事

作者:admin  发布:2024-06-15 00:05:53   道安天气网   网址:http://www.gxdalq.com/redian/64044.html

导读:很多文学我们都会查询到来源,熟知的我们还能说出一二,不熟知不仅不知道意思,更不知道出自哪里了。那么,一字褒贬出自哪里?书法不隐是怎么回事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一字褒贬”出自哪里

“一字褒贬”语出西晋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序》,谓《春秋》笔法严谨,字斟句酌,每一个字都蕴含着褒奖和贬责。在此之前,孟子就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在《春秋》中,把杀有罪称为“诛”;杀无罪称为“杀”;凡悖礼作乱,以下杀上者,都斥之为“弑”。如“宋人弑其君杵臼”,“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因为以下杀上,故用“弑”;因为宋昭公、晋灵公无道,故直书其名。晋朝范宁在《春秋谷梁传序》中称赞这种笔法说:“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史家如果都能如此去评判历史,一字褒贬,那么将会人人自励,移风易俗,有助于人伦教化,其功不小。

“书法不隐”是怎么回事

原文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当时晋国大夫赵穿刺杀灵公夷皋,赵盾没出国境便赶回来了,然后太史董狐便书写“赵盾弑其君”,并宣示于朝堂,赵盾不服气,董狐说:“你身为正卿,出走却没有离境,回来又不讨贼,这不是你弑君是谁啊?”赵盾也无可奈何,只好让他去写。

后来,孔子在《春秋》中照录此语,并且对此评论道:“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说董狐按照史家的法则,“君举必书”,照直书写历史,不为长者隐,不为尊者讳。在陈述史事的同时寓褒贬、明善恶,向人们表明一定的行为准则,以维护邦国、家族的安宁长久。史家被赋予特殊而崇高的政治职能,即通过善恶必书而惩恶劝善,对现实政治加以监督、规范和制约。

何谓“正统之辨”

“正统之辨”又称“正闰之争”,或“正统论”。正即正统,“闰”的意思是多余、其余的,就像闰月一样,不是正统。亘古以来的大一统观念使得史家一定要站在一个正统的角度去记载历史,战国末期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又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生克排出了历代王朝的顺序,合乎的就是正统,不合的就是僭伪。但是,遇到列国纷争的局面就很难把握谁是正统、谁是非正统。就拿三国来说,晋朝是由曹魏“禅让”得来的,而陈寿是晋朝的史官,所以《三国志》便以曹魏政权作为正统;到了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则又把刘蜀政权作为正统了。

史家为了辨明正统,一直是众说纷纭。到了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才有了个较为公正的说法:史家们往往都站在某一统治集团的立场上去撰写历史,旨在为其服务,所谓的“正统”不过是臣子私其君的愚见。只有能为天下人谋利,并得天下人之心者才有资格成为君主,才是真正的正统。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一字褒贬出自哪里,书法不隐是怎么回事”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声明提示:本文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内容未经证实,对本文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辨别。如因内容侵权或其他问题,需删除请联系,将尽快处理。

相关查询:北京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上海天气预报15天广州国际机场天气卫星云图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降水分布

  • 上一篇:山洪橙色预警!广西北部局地发生山洪
  • 下一篇:最后一页

天气预报 - 天气预报一周,15天天气查询 手机版 APP下载 联系我们 投稿发布
温馨提示: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仅供参考! 本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及网友投稿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0-2024 gxdalq.com All Rights Reserved